全国第八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评审工作结果近日揭晓。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并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新设博士后流动站的通知,我院申报的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批准。
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博导)7人、副教授10人、中级职称8人、23人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6人次入选江苏省级人才培养工程。本学科是中国海洋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1人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2人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1人任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人任海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人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1人任中国海洋经济学会理事、1人全国气象学会海平面分会理事、3人任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1人次任江苏省海洋学会理事、7人次任中国海洋学会各分委会委员。
依托2005年获批准建设的海岸灾害及防护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不断增强海洋领域的学术前沿探索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长期的学术积淀和传承发展,形成了“科学探索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应用研究直接服务海洋经济”的明显学科特色。沿海风暴潮灾害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气候与海平面变化、海洋波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海洋环流及物质输运等5个方向各具特色。2009年以来,承担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洋公益性项目课题、重大国防科研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天文潮及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于河口海岸多要素耦合、多尺度嵌套的风暴潮天文潮耦合预警预报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防办及东南沿海五省一市48个防汛单位,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了《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入海河道河口治导线规划研究》、《条子泥匡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条子泥匡围工程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江苏省海堤标准研究》、《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等一大批研究项目。作为主要编制参与单位完成了《江苏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及实施计划》和《江苏省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海上构筑物产权登记制度》。参与完成了《全国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管理规划》研究,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由于突出的社会贡献,2012年获得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首届“十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