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2年度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名单(苏教师2012[39]号)。经学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我院郑金海教授带领的“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入选资助的40个培养对象。
自1987年学成归国以来,严以新教授在科研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团队建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计划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重大重点工程研究项目等的实施过程中,研究方向集中在河口海岸水沙运动特性及其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响应,综合应用数值模拟、物模试验和现场观测等手段研究我国河口海岸地区的波浪、潮流和泥沙运动特性,相继自主研发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三期工程和远景规划水动力场及盐水入侵的三维数学模型、辐射沙脊群海域三维全隐格式潮流数学模型以及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一维潮流悬沙数学模型和口门区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珠江三角洲航道网规划和沿海港口与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先后获得了1999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6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技特等奖。
2008年,郑金海教授开始负责建设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方向研究团队,通过培育汇聚研究力量、追踪学科研究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逐渐形成本研究团队。团队包括8名骨干成员,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还有博士后研究人员3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8人。团队成员目前承担“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水利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研究项目12项,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中国水运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度中国水运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水运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度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
因应超大型工程建设、高强度流域开发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新情况,团队将不仅深入开展河口海岸水沙运动随机和非线性过程等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港口、航道、海岸与近海工程水沙数值模拟技术,提高服务工程建设的研究能力,而且探索从流域-河口-海洋整个系统研究港口、航道、海岸及近海工程水沙运动的科学问题和调控技术,努力在海岸动力学基础理论与模拟方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为河口海岸综合开发、治理与保护提供科技支撑,为实施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做出贡献。